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開始施行。環境保護稅的開征標志著實行了30余年的排污費將退出歷史舞臺。
通過環境保護“費改稅”,有效發揮稅收杠桿的調節作用,企業多排污多納稅,少排污少納稅,不排污不納稅,推動企業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對于環境保護稅,廣東省地方稅務局梳理了納稅人關心的11個問題,一起來看看:
環境保護稅業務十一問
一、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有哪些?哪種情形不用繳納環境保護稅?
答:在我國領域和管轄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納稅人。
為了減少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鼓勵企業和單位將污水和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稅法規定兩種情形不用繳納環境保護稅:(一)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依法設立的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二)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設施、場所貯存或者處置固體廢物的。
二、環境保護稅的征稅范圍有哪些?答:環境保護稅的征稅范圍為《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
三、環境保護稅計稅依據是什么?
答:(一)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計稅依據為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當量數;
(二)應稅固體廢物計稅依據為固體廢物的排放量;
(三)應稅噪聲計稅依據為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分貝數。
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污染當量數,以該污染物的排放量除以該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計算。
每一排放口或沒有排放口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按照污染當量數從大到小排序,對前三項污染物征收環境保護稅;
每一排放口的應稅水污染物,按照污染當量數從大到小排序,對第一類水污染物按照前五項征收環境保護稅,對其他類水污染物按照前三項征收環境保護稅。
四、污染物排放量如何計算?
答: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辦法為:(一)納稅人安裝使用符合國家規定和監測規范的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的,按照污染物自動監測數據計算;(二)納稅人未安裝使用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的,按照監測機構出具的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的監測數據計算;(三)因排放污染物種類多等原因不具備監測條件的,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的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計算;(四)不能按照前三種計算方法計算應稅污染物排放量的,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的抽樣測算方法核定計算。
五、我省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是多少?
答:我省應稅大氣污染物適用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8元,水污染物適用稅額為每污染當量2.8元。目前,該方案已經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向社會公布。
六、環境保護稅應納稅額如何計算?
答:計算方法為:(一)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應納稅額為污染當量數乘以具體適用稅額;(二)應稅固體廢物應納稅額為固體廢物排放量乘以具體適用稅額;(三)應稅噪聲應納稅額為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分貝數對應的具體適用稅額。
七、免征環境保護稅的情形有哪些?
答:下列情形可以免征環境保護稅:(一)農業生產(不包括規模化養殖)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二)機動車、鐵路機車、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三)依法設立的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排放相應應稅污染物,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四)納稅人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排放標準的;(五)國務院批準免稅的其他情形。
八、哪些情形可以享受減征優惠?
答:下列情形可以減征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環境保護稅。
九、環境保護稅的納稅地點如何確定?
答:納稅人應當向應稅污染物排放地的主管地方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環境保護稅。
十、環境保護稅的納稅期限是什么時候?
答: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當日。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按季申報繳納。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繳納的,可以按次申報繳納。納稅人按季申報繳納的,應當自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主管地方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并繳納稅款。納稅人按次申報繳納的,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主管地方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并繳納稅款。
十一、環境保護稅如何征收管理?
答:環境保護稅的征管模式是“企業申報、稅務征收、環保協同、信息共享”。即納稅人應當依法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對申報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承擔責任;主管地方稅務機關依法征收管理,環保部門負責依法對污染物監測管理;環保部門與稅務機關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和工作配合機制,定期交換有關納稅信息資料。